Facebook廣告目標與優化邏輯大解密

上一篇我們學會Facebook廣告帳戶架構,今天則將為大家解密:Facebook廣告目標與優化邏輯的關係。主要以3個優化考量順位來做解釋:
 
  • 關鍵指標『數』:
 所謂的關鍵指標顧名思義,指的是搭配廣告目標下,我們該觀測的指標數據,如廣告目標為互動時,關鍵指標即是互動數;廣告目標為流量時,關鍵指標為連結點擊次數,廣告目標為影片觀看時,關鍵指標則為影片觀看數。千萬不可以貪心,希望互動目標能為我們帶入連結點擊甚至是購買,一個目標專注在一個關鍵指標即可,當然有時候還是有互動目標產出連結點擊、購買的可能,但筆者呼籲這種情況並不常有,別視為常態。有了這樣的基礎後,進到廣告帳戶中,我們必須要檢視的是:不同策略的廣告組合,有沒有誰的關鍵指標數量較多或較少;並與我們規劃的每日預算一起搭配觀察後,有沒有符合我們要達成的數量。


 
  • 關鍵指標『成本』:
如果我們看到A廣告組合的互動數較多,而B廣告組合的互動數較少時,並不代表Facebook廣告系統已經將最好的表現給了你,可能是因為A組合花費較多,而也許B廣告組合的互動成本較低,那麼這時可以解釋:B廣告組合的互動較划算,而我們這時候可以做的則是加強B廣告組合的預算。

先假設每日的廣告預算是固定的,那麼多出來的預算勢必由A組合中扣除挪移,若假設A組合的關鍵指標數、關鍵指標成本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,那麼大可維持A組合的預算設定,額外加強B組合。

俗話說打鐵要趁熱,優化要即時,盡然A、B都不是最差的結果,那麼我們還可以如何讓整體的表現更好,這就是所謂的優化。當將關鍵指標成本較便宜的B組合加強預算,並能維持成本或成本漲幅較小的情況,整體廣告的成本即可降低。 



 
  • 關鍵指標『率』:
了解了上述兩個面向:數量、成本後,我們還可以加上來輔以評估。延續上方例子,通常最常見的情況是:互動率好,互動成本也好,換成數學的意思是:互動率高,互動成本也低,故在此我們可以猜測B廣告組合的互動率較高,那麼對其加強預算,則沒有衝突性。反之若B組合雖然互動成本較低,但互動率較差時,我們該如何抉擇呢?

當A、B兩個組合在廣告層級中有相同的素材,那麼推導必續再往下推,因為變因不在素材,那麼有一種可能是:A組合所鎖定的策略受眾,對廣告有較好的互動率,但是要讓這群人有互動的動作產生,需要花較多的錢。好比現實生活中:要吸引董事長等級的消費者來參加高價古董拍賣會,那麼茶點(關鍵指標成本)則要1斤好幾萬的茶,然而若要吸引一般民眾前來參與,則茶點(關鍵指標成本)搞不好只要一杯手搖杯即可,此時你認為在拍賣會場中,哪一種人的互動率較高呢,或是你要哪一種人的互動率呢,手搖杯飲料的錢該花嗎,一般民眾吸引他前來值得嗎。

所以回到問題本身:我們該如何抉擇呢? 其實答案非常明顯,評估完數量、成本後,我們必須要在意的還有率,因為三種綜合評估下,才能得到我們要的目標。在這個例子當中,若要便宜的成本,則加強B組合預算;若要高的互動率,則可能必須犧牲成本;若要兩者兼具,則可以用預算分配來達到平衡,或是為不同的組合提供不同的素材。


 
總結來說,關鍵指標數、成本、率即可有眾多變化,在做法上我們可以:分配預算、藉由上述3個面向評估廣告組合策略,甚至延伸至 - 裝置、版位、性別、年齡、區域;以及新增、替換素材。而在心態上我們則要:省視目標、往目標前進、設立停損。相信來回操作後,可以幫助到到讀者有更多的方法與信心。

次回預告:Facebook廣告形式與素材搭配篇